晨會後,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分局解放路派出所的社區民警劉魯昊,接到民生警務平臺推送的一份任務單,在他所負責的轄區內,一處居民樓的地下室被改裝成餐館,居民反映部分牆體被打穿,擔心可能會導致樓房坍塌。劉魯昊做了記錄,立即趕往現場。自今年4月份以來,為了平息這場因地下室改建餐館而引發的風波,劉魯昊已經反反覆復出警數次。與矛盾雙方協調,聯絡相關部門,劉魯昊在這場風波中充當了救火隊員的角色。一次一次上門,劉魯昊只想找到雙方都能認可的答案。 文/圖記者 陳心如
  地下室改餐館引發風波
  居民樓位於歷下區青後小區,是一棟七層的拐彎樓,樓下是一個貫通型的地下室,產權屬於解放路辦事處,早在2002年,辦事處就將地下室出租給居民樓上一住戶,今年又繼續續約。期間,地下室曾多次被改造利用,菜市場、酒店、火鍋店……
  在出警途中,社區民警劉魯昊撥通了小區樓長的電話,瞭解到地下室又被轉租,這次準備裝修成一家音樂茶餐廳,但裝修幅度較大,部分牆面開裂,住戶擔心居民樓坍塌。而在施工初期,樓上居民就向城管執法隊、居委會、辦事處等多部門反映,地下室裝修危害樓體安全,施工噪音影響生活,但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,如今居民撥打民生警務熱線繼續反映。隨後,劉魯昊來到現場,施工人員正在忙著裝修,餐館負責人此時並不在濟南,“我先找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瞭解了情況,然後又與幾名撥打民生警務熱線的居民溝通,但大家情緒都比較激動,並不願意坐下來協商解決問題。”
  劉魯昊決定,直接在施工現場辦公,並多次溝通,建議餐館負責人返回濟南協商解決。
  第二天,劉魯昊和居民來到了地下室,“工人正戴著頭盔施工,居民現場指出了幾處打了眼的橫梁,還有的地方新壘的紅磚,他們覺得這些地方存在隱患,對牆體存在破壞,影響了整棟樓的安全。”而餐館負責人在一側解釋,稱開工前已經找專業人員做了評估,樓體屬於框架結構,樓是承重梁撐起來的,打幾個眼並不會影響樓的安全。
  第一次協商現場,雙方各執一詞,爭執不下。
  被“逼”出來的全才
  劉魯昊夾在商戶和居民之間,心裡犯了難,“我也不是學建築學的,不懂什麼是框架結構,但必須想辦法解決,雙方吵得很激烈,問題如果不儘快解決,很有可能引發治安隱患。”於是,劉魯昊提議,不妨找建築專家來現場鑒定一下,如果存有危險,餐館的裝修就立即停工。
  三天后,劉魯昊組織居民再次來到了地下室的施工現場,“居民要求,他們親自找建築專家,當天來了兩個人,經過身份核實,都來自建築科學研究院。”餐館負責人提供了施工圖紙,還有居民樓的圖紙,居委會代表也在現場。
  專家對圖紙進行瞭解釋,劉魯昊就在一旁仔細聽著,不懂的還要再問一遍,“專家說,在橫梁上打眼是走消防通道和通風通道,不會影響樓體的安全。現場有居民指出,在牆體上也打了眼,而且面積比較大。然後又咨詢專家,說因為是框架結構,就算把牆砸壞了也沒事兒,整棟樓不受影響,還有架子支撐。”
  經過現場的一番解釋,暫時消除了居民的顧慮,地下室繼續開始裝修改造。
  在調解期間,依然不斷有人撥打民生警務熱線,“反映的問題多種多樣,有說廣告牌擋著陽光了,有說施工噪音擾民了。”
  但很多問題並非公安的執法範圍,劉魯昊每天都要出面協調各個部門,“居民打了熱線反映問題,就不能不管,不懂的就得弄懂,跟居民把這個理講明白了,問題才能解決。處理過一次的事情,再遇到類似的,我也就知道找哪個部門了,也能準確的講出其中的道理,在這個過程中,我自己也明白了不少事。”
 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
  一兩個月後,青後小區居民樓地下室的裝修接近尾聲,9月份,餐館進入試營業期。
  不久後,民警劉魯昊又接到來自民生警務平臺的工單,青後小區的居民又撥打了投訴電話,餐館營業產生噪音,擾亂了居民生活。他立即再次出警,趕到現場調查,“對於噪音的舉報,我們要求的比較嚴格,至少要現場核查三次,如果我今天晚上接到了舉報,第二天和第三天晚上的同一個時間段,我必須要去現場反覆核查。”
  劉魯昊在現場調查,在餐館外的確放有外置音響,而且餐館的包間里還有簡易的卡拉OK,晚上吃飯時,有顧客會唱唱歌。但餐館負責人稱,他們控制了音量,並不會產生噪音。
  這一次,劉魯昊查看完現場後,就找到了環保部門,協調雙方一起處理噪音的問題。
  “為了讓處理結果更加公正,我們建議業戶做噪音鑒定,當時居民也在現場”,劉魯昊和環保局的工作人員現場測試,把音響的聲音調到平時營業的最大音量,“環保局工作人員拿著儀器測試,結果比噪音最大標準高3個分貝,結論是並不夠處罰標準,沒法進行處罰。”
  隨後幾天,劉魯昊又在同一時刻,反覆去現場調查。但部分居民依然存在意見,經過他的一番協調,最終餐館做出讓步,把外置和內置音響進行了拆除。
  劉魯昊說,噪音舉報一般是在晚上,接到舉報就要去現場,“有時候我去,有時候是值班民警去,噪音問題必須有現場核實,但主要是我負責去協調解決,既要跟訴求人溝通,又要去找責任方,這個過程很費口舌,如果協調不好,雙方的工作都做不好。”
  訴求人不滿意就得返工
  “不是每個人都會給你的工作點贊”,劉魯昊說,他每次出警核實回來,要把結果第一時間反饋給問題訴求人,如果訴求人不滿意,就需要進行家訪,“告訴居民,我們已經做了哪些工作,問題可以怎麼解決。比如噪音的問題,處理後幾天,要電話詢問居民,情況是不是有所好轉。”
  而且濟南市公安局和各分局,也會對民生警務平臺的問題訴求人進行電話回訪,“聽取居民對警務處理的滿意度,如果不滿意,訴求工單會被退回,然後再次瞭解情況,重新解決問題。幾乎每件不滿意的訴求,至少要返工一次,除了特殊情況,一定要達到滿意為止。”而問題處理完後,劉魯昊要把所有的工作形成書面材料,“主要是三部分,開頭是處理,中間是法條,後面是群眾意見。”
  “在處理地下室改餐館的時候,我也沒少返工,處理施工噪音的時候,本來問題解決了,但是有居民在分局回訪時投訴,說民警現場查看的時候並不是噪音最大的時候”,劉魯昊說,接到這樣的回覆,他也會有委屈,但只能立即出警,重覆進行調查溝通。“都是繁瑣的事,社區民警乾久了,心態都變好了,遇到事情,不能急,對居民更要以理服人,多數人都是通情達理的,多重覆幾遍,多解釋幾次,問題總能解決”,劉魯昊開玩笑說,他的性子就是這麼磨出來的。
  協商再協商
  2000年,劉魯昊調換崗位,成為一名社區民警,一直工作到現在。2009年接手現在的轄區,負責99棟樓,3000多戶,一共6700多人。“上班,只要一穿上警服就得註意言行,這份工作得提起精氣神,平時處理的事情瑣碎,心事大”,劉魯昊幾乎每天都要處理轄區居民的各種訴求,有時候,一件事情要處理很長時間才能解決,“以前,居民打110求助,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民生警務平臺表達訴求,我們處理問題的每個環節都被監督,而且要以居民的滿意度作為最終評價。”
  9月份以來,劉魯昊每天一睜眼,心裡惦記的就是地下室改建餐館的事,“施工的時候,反映樓體安全,試營業的時候,又出現噪音問題,反正是問題不斷。”
  一早,劉魯昊又接過民生警務平臺推送的工單,又是反映青後小區的地下室餐館,“居民樓的地面上有一個平臺,是餐館負責人用彩鋼瓦搭建起來的,防止下雨淋著,搭了一個架子,有一戶居民數次撥打熱線,反映下雨有響聲。”
  居民提出問題,民警就得解決。劉魯昊聯繫了居民和餐館負責人,最終協商,餐館在架子上鋪上一層橡膠,再聽聽,就不會再有動靜了。“幾個月以來,為了處理關於地下室改造餐廳的事情,我聯繫環保部門兩次,城管隊至少去了5次。事兒雖然都是小事,但處理的時候可不輕鬆。現在,已經有近20天,沒有再接到有關地下室餐館的群眾訴求了”,劉魯昊說,他這幾天才算舒了口氣。
  即使這樣,他每天都會固定去地下餐館附近走走看看,值班民警晚上執勤的時候,也會把警車開到附近停下看看,“對餐館是一種警示,更是讓周圍居民安心,知道民警對他們的事兒上心。”  (原標題:一個地下室餐館的警情報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l64plmj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